从柬泰冲突看东盟困局:中心地位能否经受严峻考验?

随着泰国与柬埔寨在争议边境爆发冲突,东盟的中心地位正陷入危机。然而,无论作为机构还是协调平台,东盟在这场争端的解决中似乎难有作为。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华・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呼吁双方缓和局势,以“东盟方式”化解分歧。但柬埔寨已将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泰国则坚持要求柬埔寨先停止“攻击”,再通过双边渠道协商。

柬泰冲突主要聚焦于边境争议地区

这场冲突直接冲击了《东盟友好合作条约》的两大核心原则:不干涉成员国内政,以及放弃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雪上加霜的是,此前东盟在应对缅甸冲突外溢效应时已显乏力,在南海争端问题上也始终无法达成联合公报,如今的柬泰危机更暴露了其机制性缺陷。

东盟常自诩自1967年成立以来成员国间从未爆发战争,但这一说法本就站不住脚。2008至2011年间,柬泰两国曾在同一区域爆发多次致命冲突,最终在时任东盟主席国印度尼西亚(获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调解下达成停火,但其边境争端本身并未真正解决。

近期紧张局势已持续数周,东盟却始终缺乏解决问题的紧迫感。然而,对东盟中心地位及“不结盟”自我标榜冲击最大的,是冲突的国际维度。泰国与美国、柬埔寨与中国分别保持着密切安全合作。若东盟无法通过区域机制调解冲突,大国介入可能彻底架空东盟的角色。

外交解决是实现长期和平的唯一途径,而大国的介入只会让这条路愈发艰难。

东盟应借鉴柬越边境战争的历史教训,防止地区问题国际化并反噬自身。这段历史对当下柬泰争端的启示显而易见:

一,军事手段作用极其有限。冲突升级绝无可能为柬泰带来持久解决方案,而冲突演变为两大家族间的私人纠葛,只会让政治妥协的代价更高。

二,东盟必须彰显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包容性调解作用,通过和平解决冲突,证明“东盟方式”确实能应对成员国内部争端的考验。

当前的柬泰冲突,正是东盟证明自身机制价值的关键节点。若能以历史教训为戒,主动发挥协调核心作用,推动双方回到对话桌前,用 “东盟方式” 破解僵局,不仅能为柬泰边境带来实质性和平,更能为东盟的中心地位筑牢根基,让 “不干涉” 与 “和平解决争端” 的原则从纸面走向实践;反之,若继续在危机中缺位,任由外部力量介入主导,东盟多年来构建的区域合作框架恐将失去公信力,其在亚太秩序中的独特价值也将大打折扣。这场考验,最终指向的是东盟能否真正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 “压舱石”—— 答案,藏在其接下来的每一步行动里。

(作者:Khang Vu)

编译:Annie(原文译自interpreter)
责任编辑:潘美琪

 

上一个: AMRO下调柬埔寨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至5.2% 下一个: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 | 京东、美团外卖战“升级”······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42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