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龙:90天大限将至,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何去何从?

孙英龙:自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包括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商品加征“对等关税”以来,各方谈判进入90天缓冲期的倒计时。随着7月9日90天缓冲期大限临近,这场以“打压中国制造业”为核心的贸易争端,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产业链的深度重塑战。美国虽已于6月下旬与英国达成初步协议,随后又于6月底与越南签署贸易协定——对越南商品的关税从早期宣布的46%削减至20%(越南方面尚未表态)。但在中国及其他多数国家身上暂未取得类似进展。本文将系统梳理对等关税政策的来龙去脉,深入剖析对等关税对于美国的自伤代价与东南亚承接产业转移大势的走向,重点聚焦柬埔寨市场,分析其在产业转移大潮中的发展前景。

众亚洲国家是特朗普对等关税的重灾区

一、对等关税的起源与进展

政策初衷——面对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与国内制造业空心化的压力,特朗普政府以“公平贸易”为名,于4月2日宣布对包括中国、越南、德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商品加征最高46%关税,并于随后划定了90天的缓冲期,旨在迫使涉事多国主动回到谈判桌。

对等关税最新谈判进展——

英国安排:6月底与英国达成初步贸易安排(非贸易协议),部分商品暂免本轮关税;

越南协议:特朗普于日前表示,美国与越南达成协议,将对越南商品的对等关税自最初的46%削减至20%,即越南本土产品的税率为20%,涉及中资的货物则征收46%的关税,但截止目前,越南方面或是出于对中方的顾及,并未对与美方的协议税率明确表态。

中国及其他国家:中美在技术转让、国企补贴与知识产权等核心议题上仍未取得实质性让步;德国、日本等国的谈判仍在初期阶段,暂未公布相关进展。

二、美国的“自残”之痛

供应链混乱与制造业剧烈震荡——

高额关税直接推高了美国企业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尤其是电子、家电及汽车行业。为规避关税,多家公司紧急寻觅替代供应商,但新供应链的搭建既费时亦面临着超高的成本,导致生产排期延误、库存积压严重。

通胀压力与消费者负担——

进口商品成本上浮直接传导至终端零售价格。5月份,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已升至3.1%,家庭日常开支显著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零售与服务业回暖乏力。

金融市场反复波动——

消息面牵动市场情绪,道琼斯指数与标普500在政策声明后多次V型反弹。行业ETF,尤其是原材料和制造板块波动加剧,基金经理面临调仓与风险管理的双重挑战。

总体而言,“对等关税”并未如美政府所愿缩小贸易逆差,反而加剧了供应链成本与市场不确定性,成为一把“自伤”的双刃剑。

三、东南亚产业转移浪潮承接:柬埔寨的“唱好”机遇

柬埔寨的优势——
劳动力:月均成本仅为越南的60%,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税收与激励:政府提供出口退税及企业所得税减免长达9年,有的行业甚至达15年之久,多数经济特区享有“一站式”审批服务。

地缘战略与国际物流枢纽——
交通网络:金边——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网已然通车,金边至东部柬越边境地区巴域的高速正在建设中,金边至西北部柬泰边境城市波贝高速也已经提上日程。未来,其公路网络有可快速覆盖可衔接泰国与越南市场的边境地区;
港口吞吐:西哈努克港作为全柬唯一具有海空国际航运设施的城市,其吞吐量亦在大幅提升,为进出口提供远洋运输的保障。

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基建:金边至西港、金边至巴域、金边至波贝高速公路与铁路延伸段持续实现,整体物流效率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多边贸易协定:柬方正与中国、欧盟等市场推进自由贸易谈判,多元化出口渠道也正在陆续铺开。

面临的挑战——
基础设施瓶颈:内陆公路与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乏力,其投资建设的效率仍需大幅加强,方可逐步消除供应链的瓶颈;
人力资源短缺:制造业技术工人比例偏低、受教育程度偏低、总体数量偏低,产业工人群体亟待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技能的提升;
制度与透明度:行政审批效率与法规透明度以及整体营商环境仍须大幅改善,以增强外资的信心。

四、权威观点与专家建议

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聘顾问孙·索万纳瑞说:“在美国对中国实施高额关税、与越南达成本土商品输美20%税率协议的同时,全球供应链正经历去‘过度集中’的深度重构。柬埔寨应以绿色、产业化与产业升级作为抓手,推动节能减排与智能制造技术的落地,打造符合本土产业基础特点以及趋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同时,完善多边合作网络,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本人也在对柬埔寨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后认为,柬埔寨若想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和全球贸易规则的影响,必须在产业和自身消费结构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首先是制度对接:主动与中国、欧盟、拉美等地区在技术与环保标准的接轨,为外资提供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吸引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进入;
其次是区域枢纽建设:以西港——金边——运河经济带为核心,以金边、西港、暹粒和七星海4个国际机场为依托的空中国际航运网络,打造高效多元且通过更多国际市场的联运网络;
之后是加强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国际院校或职业培训组织合作,设立与当前产业分布相吻合的制造业实训基地,为产业升级储备更多高技能人才;
最为关键的,是调整消费及产业结构:加速消费升级、降低对出口市场的高度依赖、加速内需市场的形成,为自身多产业的内循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其实,对于柬埔寨来说,不管未来美国对等关税如何调整,都应该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放弃对美国关税回撤的幻想。唯有在产业布局方面制定和完善符合自身发展原则的相应规则,提高产业准入的门槛、引入符合自身经济结构的产业、推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改善自身经济结构、加强经济的内循环机能,才能形成自身经济生态的发展平衡。

柬美“对等关税”政策的最终走向仍未明朗,但这轮关税振荡无疑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去集中化进程。柬埔寨必须要在这一轮产业转移浪潮行进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完善软硬件环境,才能在全球及区域经济中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兴制造高地。

作为唱好者,我对柬埔寨的未来充满信心。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凯杰

作者孙英龙为旅居柬埔寨华侨,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华商投资协会副会长。
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柬埔寨)董事、执行总裁。

上一个: 孙 • 索万纳瑞:柬泰边境摩擦对柬埔寨经济发展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54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