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5),德崇扶南运河(Funan Techo Canal)开工刚好一周年。然而整整一年过去了,德崇扶南运河仍因资金问题迟迟未见实质进展。按说这样一个集地缘政治与国家经济命脉于一身的国家级基础设施项目区区不到20亿美金的预算不应该成为阻碍。财政出资、市场募集、项目债券等多种融资模式都存在理论上的可能。这条运河在属性上甚至完全符合专为亚洲基础设施设立的区域主权银行“亚投行”(AIIB)的投资方向。但尽管这一工程名义上完全属于中国倡议下的“一带一路”合作范畴,但迄今却未见一起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AIIB)向其提供任何投资贷款承诺。
聊这个话题,还是不可避免的要重提这一重大项目的概况:德崇扶南运河全长180余公里、总投资17亿美元,是柬埔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该运河将贯通首都金边与柬埔寨西南沿海的海港,可通航3,000吨排水量的大型船舶。
“亚投行”的投资须兼顾和权衡多重因素与标准
今天,老孙就借此德崇扶南运河开工1周年之机,从多重视角为大家剖析在该运河处于既关乎经济又深涉地缘政治的特殊地位时,“亚投行”为何未向该项目伸出援手?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区域合作、“命运共同体”以及中柬贸易基础设施协同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首先从地缘政治角度解析
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8月5日,作为包含地缘政治和柬国融合国际贸易等多重内涵的德崇扶南运河在前首相洪森和现任首相洪玛奈等柬埔寨国家领导人与柬国民众的见证下宣布开工。德崇扶南运河的战略意义远超其经济价值本身的考量,其运河航线可让柬埔寨彻底打破对越南多年来的水路管控。
长期以来,柬埔寨内陆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仅有西哈努克港和金边港两大水运港口,而金边与西港之间只有公路和铁路相连(高速公路也是2023年10月刚刚通车),其运输效率低下,迫使柬埔寨大量的货物必须通过湄公河经越南港口出海。
未来运河建成后,柬埔寨内陆地区可直接通过本国境内直通泰国湾,链接国际海运。这意味着柬埔寨不再需要向越南缴纳高昂的过路费,货运成本可大幅下降,贸易竞争力也将显著提升。从柬埔寨的国家战略看,德崇扶南运河“可从根本上改变中南半岛力量对比”,并在短期内使柬埔寨摆脱一直被越南在国际贸易上“卡脖子”的境遇。
某中国央企驻柬高层所言:“德崇扶南运河对柬中双方而言,是妥妥的政治战略项目,其地位远高于柬埔寨境内的任何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项目,因为他是地缘政治资本的象征与主权独立的通道”。这一表述真实反映了德崇扶南运河的双重内涵:对柬埔寨而言,它是民族独立和主权自主的关键基础设施;对中方而言,它则是增强在东南亚影响力的重要棋子。 然而,这样一个地缘政治高度敏感的项目引发了地区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担忧。越南官方、媒体和美国方面甚至多次质疑和指责该运河可能严重影响湄公河的流量,威胁下游农业和生态安全。
这些外部质疑凸显了德崇扶南运河的典型地缘政治特征:它既是柬埔寨增强自身战略主动的利器,也被邻国和域外大国解读为某些国家影响力扩张的信号。因此,在地缘政治竞逐的背景下,该项目超越了纯粹的经济逻辑,任何多边开发机构在介入此项目时,都不得不考虑更为复杂的安全与战略因素。
其次是从区域合作角度看
“亚投行”的创立宗旨是助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可持续发展,它长期强调开放合作、多边治理和金融创新。中方领导人曾多次指出,要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效、廉洁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并以“坚持互联互通与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共赢。
创建以来,“亚投行”不仅为亚太地区千余个项目提供融资,还积极发行债券、推动私营领域的发展。“亚投行”还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投资相关项目,彰显多边合作的精神。
在这样的框架下,“亚投行”对项目的环境与社会影响是高度重视的,其《环境和社会框架》(ESF)对贷款项目提出了严恪要求。这种制度机制保证了各参与方在项目审查中的充分协商与透明度,但也使其具有了较高的政治敏感性、潜在环保争议的项目更难获得成员一致的支持。 针对柬埔寨的德崇扶南运河,“亚投行”的多边角色使其必须考虑多方利益的平衡。越南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之一,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表决权。
由于湄公河沿岸国家的担忧尚未完全消除,“亚投行”作为倡导可持续发展和互联互通的机构,必然对该项目的生态和社会影响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这种严格的审查流程及需征询相关成员国意见的多边决策机制,实际上为德崇扶南运河借助“亚投行”进行融资增加了非常大的阻力:一旦任何成员国对项目持保留或反对态度,“亚投行”便难以推进贷款的审批。 同时,“亚投行”强调区域一体化和金融创新,在处理敏感项目时要谨慎评估最不容忽视的政治风险。毕竟“亚投行”聚焦的是通过连通网络促进共同发展,而柬埔寨德崇扶南运河项目的风险除了环境,还有强化中方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正如中方所强调的,“亚投行”未来将更大范围推动对话协作,坚持“国际性、规范性和高标准”,并“创新产品和服务”。
简单地说,“亚投行”更愿意在成员国共同认同、利益均衡的领域发挥作用,而对于地缘对抗因素突出的项目则须谨慎行事。综上,“亚投行”在区域合作中的制度定位和审查机制决定了它在德崇扶南运河项目上难以提供贷款:该项目既涉及复杂的区域合作协商,也需要满足高标准的环境和社会保障要求,因此更可能通过政府间安排或双边贷款解决,而非“亚投行”的多边渠道。
德崇富南运河同样也承担着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和政治遗产多重使命
之后是从“命运共同体”角度来看
从中方倡导的“命运共同体”视角来看,中柬两国一直是被中国民众称之为“柬铁”的好朋友。习近平与柬埔寨历届领导人均有过密切互访,两国还于2019年签署了全球首个“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并在2025年进一步升级为“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的政治互信基础之上,中国成为了柬埔寨最大的援助国和贸易投资伙伴。中国对柬的援助项目硕果累累:2023年10月通车的金边—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灌溉水利、电网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工程,不仅缩短了柬埔寨出海距离,也带动了当地的大批就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合作成果的最直观的体现,柬埔寨众多特区和工业园区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企业入驻,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为保持柬埔寨的供应链发展和社会民生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前首相洪森甚至公开感慨:“柬埔寨不依靠中国,还能依靠谁?” 这句直白的话语折射出了两国深厚的政治互信。正因为有了这种高度互信,中国的众多国企和私营资本才愿意以政策性资金和优惠条件参与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 德崇扶南运河项目也被列入这一双边合作大局中。
柬首相洪玛奈自上任起就高度重视中柬合作,上任后把中国作为首访国并推动“鱼米走廊”“、工业发展走廊”等“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顺利落地。
德崇扶南运河被视为“鱼米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深度融合。因此,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看,运河项目有望享受中方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与技术援助,而不单纯依赖市场化的手段融资。可以说,正是由于中柬关系的高度稳定和中国政策性资金的存在,柬埔寨才敢以BOT等方式推进德崇扶南运河项目,而不是依赖传统的多边贷款渠道。
最后是从中柬贸易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角度看
从中柬贸易协同的角度看,德崇扶南运河是对两国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补充,这将显著优化柬埔寨的对外航运通道。一方面,它可使柬埔寨内陆地区的农业和工业产品直接通过内河抵达泰国湾,出海路径更短、成本更低。据官方估算,运河通航后柬埔寨通过越南的货运量将减少超过70%,每年可为国家节省近上亿美元的运输成本,到2050年这一数据可能会攀升至5.7亿美元每年。
柬埔寨产业与经济研究院特聘顾问孙 · 索万纳瑞(Sovannarith Sun)说:这种大体量降本增效的项目对于柬埔寨融入区域产业链的意义是重大的,这将有利于柬埔寨到2030年有望跻身中上收入国家行列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德崇扶南运河项目计划沿线建设十余座桥梁、多座船闸,以及灌溉和防洪设施,形成一条运河经济带,不仅可以高效服务于柬埔寨的出口贸易,也将带动沿河的旅游、制造业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柬埔寨国内的物流交通网络。
更重要的是,德崇扶南运河的建设直接融入“一带一路”与中柬“走廊”合作框架。根据中柬联合声明,双方将加快推进“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的建设,并推动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德崇扶南运河正是“鱼米走廊”的主体工程,它将金边周边农产区与西哈努克港口通过水路高效连接,形成陆海联运的新通道。这一通道将与柬埔寨东部的公路、铁路网协同运作,使柬埔寨的对外贸易更加多元和高效。
此外,德崇扶南运河通航后,从中国经中老铁路运至柬埔寨的货物可更快捷地转道海运送达东南亚及全球市场,为“一带一路”物流体系补足关键一环。可以说,德崇扶南运河的物流联通功能,不但可以使柬埔寨国内的贸易更加畅通,也将为区域供应链的安全提供新选择,并将极大的有利于东盟内部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总的来看,德崇扶南运河项目不仅是经济性基础设施,更深刻体现了地缘政治、区域合作与双边战略互信等多重维度的复杂性。运河的政治战略意义使得各种跨国和地区利益交织:它不但强化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打破了越南对于柬埔寨和老挝在国际航运方面的传统控制;与此同时,德崇扶南运河又是中柬两国推动“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
“亚投行”作为多边开发银行,其宗旨是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可持续发展,但在这一高度敏感的战略项目上,需要经过缜密的环境社会审查、充分的区域磋商以及各成员国的共识,这无疑增加了贷款准入的难度。加之柬中双方已有较为稳固的双边合作和计划中的自筹投资模式(BOT),这使得德崇扶南运河暂时无需寻求“亚投行”的融资。 因此,“亚投行”暂未对该项目提供贷款的原因并不简单:一方面出于项目本身的地缘政治风险和环境影响考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亚投行”机制下成员国利益和共识构建的复杂过程。而从柬中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中国有意愿并正在通过其他形式支持这一项目,可能更倾向于利用双边金融和企业间的合作来推进。
未来若要争取多边支持,包括“亚投行”在内,将需要事先解决环境影响疑虑、加强与区域伙伴沟通,并在政治层面继续稳固互信。无论如何,德崇扶南运河作为柬埔寨国家战略和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其最终推进与否,将继续受到地缘政治博弈与地区合作格局的深刻影响。
文:孙英龙
现任编辑:禹涔
作者为旅居柬埔寨的华侨、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创始人、柬埔寨华商投资协会副会长,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辑、Khmer Industrial Economy出版人/总编辑,普恩特商业(新加坡)董事、执行总裁。
上一个: 孙 • 索万纳瑞:柬泰边境摩擦对柬埔寨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个: 孙英龙:90天大限将至,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何去何从?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