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 索万纳瑞:柬泰边境摩擦对柬埔寨经济发展的影响

孙英龙:柬泰边境摩擦或将影响柬埔寨经济发展的中短期区域战略重构

进一步升级的柬泰边境摩擦对柬埔寨经济已经形成本质影响

一、边境摩擦升级与地缘背景

今年5月底以来,柬泰边境局势持续升温,起因是两国军队在有争议区域爆发交火并造成柬方1名士兵身亡。泰方随后单方面关闭部分陆路通道,并在边境部署强化管控措施。紧接着,柬埔寨政府宣布暂停自泰国进口燃油与天然气,并以国家主权为由,对泰果蔬、文化产品实施禁入措施。但真正点燃两国民意风暴的是6月中旬电话门事件。

这一轮摩擦虽未演变为全面的军事冲突,却已深刻影响两国经济合作的结构基础,特别是柬埔寨严重依赖泰国的交通物流、农业出口、旅游与劳务市场。

二、四大关键产业的中短期冲击

1. 旅游业:互访停摆与通关遇冷

柬泰间的旅游互访在摩擦后迅速被冻结。西北部的暹粒、拜林、马德望等边境省份本是泰国游客经常自驾出入的区域,如今受影响最为严重。泰国旅行团全面取消赴柬行程,柬方旅行社亦暂缓组团。边境市场和相关服务产业(如导游、边贸旅游购物)随之陷入低迷。虽然中国和欧美游客仍为主力客源,但边境旅游人流骤减也已经在事实上严重影响了当地就业情况和消费结构。

2. 农业出口:供需断链与价格波动

柬埔寨每年对泰都出口大量的橡胶、木薯和稻米等初级农产品,高度依赖泰方的加工能力和物流枢纽作用。边境的封锁造成了大批的农货滞留。其橡胶价格一度遭遇大幅下挫,部分仓库被迫停收。柬埔寨禁止泰国果蔬进口后,虽有部分本地产品及时替代,但短期仍对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场边境摩擦,既打乱了双边农产品流通体系,也显现出柬埔寨方面在农产品价值链上的单一依赖困境。

2024年,柬埔寨对越南出口农产品总值约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网络数据);对中国和泰国的农产品出口合计约48亿美元(网络数据)。同期,泰国的农业及农食出口总额达到521.9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量的约17%,显示其农贸出口对泰国的高度依赖。

3. 边境贸易:物流受阻与经济萎缩

根据估算,柬泰边境口岸每日通关卡车约3,000辆次。边境贸易额约占两国年度双边贸易的40%以上,是不少边境省份的重要经济支撑。摩擦发生后,两国边境地区的物流瘫痪,进出口货物大量积压,两国企业都在遭受着订单违约与损耗的风险。不少泰方工业制品难以继续输入到柬埔寨市场,柬埔寨基础农产品等原料也变得难以输出至泰国,这对柬埔寨的短期GDP损失巨大,同时也对边境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4. 劳务输出:跨境就业中断与汇款风险

2024年,泰国官方登记的柬埔寨劳工为约45.9万人,而实际总数估计高达150至200万人(网传数据)。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柬埔寨海外务工总人口约为138万人,全年汇款金额达到29.5亿美元,占柬埔寨国家GDP总额接近8%。劳务输出作为柬埔寨国家财政的重要外汇来源,其动荡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已经构成了实质上的风险。

此次边境摩擦导致的边境封锁后,大量日通工人滞留在关口,另有部分遭遣返。泰方建筑、农业和服务业的用工短缺,部分柬籍工人面临非法居留的风险。此外,劳务收入中断也将直接影响柬埔寨乡村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并对柬埔寨社会就业和技能转移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中国是否承担了柬泰摩擦危机下的关键替代与风险对冲角色

在柬泰合作导致的经济流通震荡之际,中国作为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第一投资来源国,其战略角色的价值和优势凸显:

1. 商品与能源供给的“替代者”

柬埔寨政府在封锁后第一时间宣布将转向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相关替代商品。中国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工业零件、农资和电子设备正逐步替代早前的先泰国货源,并逐步满足柬埔寨国内市场的刚性需要。同时,中国援建的水电站、天然气管道与电力项目,也为柬提供了中长期的能源替代选项,并有望在对泰断供影响下增强柬埔寨的能源保障。

2. 投资重构的“稳定器”

柬埔寨国内多个省份的制造业、物流业和农业加工园区,都有大量中资企业参与。在中美脱钩的背景下,“中国+1”战略使得柬埔寨成为中资企业东南亚布局的重要节点。边境不稳定促使部分投资从泰国向柬转移,这种结构性资本流动将帮助柬提升本地制造业的总体能力,减少对邻国加工能力的过度依赖。

3. 区域通道的“替代方案”

中老铁路开通后,柬埔寨积极谋划通过老挝接入中国西南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构建“中-老-柬”次区域的铁路物流通道。这不仅有望打破对泰国陆路贸易单一的依赖,还为柬埔寨商品进入中国与中亚市场创造了新条件。中方对金边——波贝铁路升级改造的支持和西港港口的拓建,也将从根本上优化柬埔寨的外贸航运路径。

四、政策建议:筑牢韧性,重构结构

1. 强化边境经济带的多通道建设

推进与老挝、越南的陆路口岸升级,并投资边境物流园区和仓储中转站,打造冗余型贸易节点。推动边境省份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缓解对单一边境口岸的过度依赖。

2. 以财政政策扶持本土替代能力

提供进口替代型企业税收优惠,鼓励中资或本地企业扩建加工能力,实现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提高橡胶、木薯、稻米、果蔬等农产品本地深加工的能力和对接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能力,减少对邻国产业链的过度依附。

3. 强化区域机制协调与民间舆情引导

避免民族主义情绪进一步破坏经济合作的基础。主动推进东盟框架下的边境经济稳定机制建设,邀请中立第三方(如中国)进行常态化的边境经济通商协调。

五、柬埔寨地缘风险下的“经济再平衡”

此次柬泰边境摩擦清晰暴露出柬埔寨产业结构和区域贸易通道的单一性和脆弱性。但危机也是催化剂:通过快速调整边贸政策,重新布局贸易路线,扩大本地产业与对中国的合作。柬埔寨正逐步实现更具抗风险能力与战略自主性的“再平衡”的目标。

在东南亚地缘竞争愈加剧烈的当下,柬埔寨唯有通过内部韧性提升与外部合作加强并举,才能将边境风波转化为产业战略升级的新契机。

中国在此过程中的角色,不是简单的经济替代者,而是助推柬埔寨走向“多边自主——区域嵌入——产业升级”的复合式战略支点。

文:孙·索万纳瑞
责任编辑:凯杰

作者孙 • 索万纳瑞(Sovannarith Sun)为柬埔寨华裔,现为“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顾问、特聘研究员。从事产业研究多年,曾主导参与出版某知名亚洲商业期刊。

上一个: 孙英龙:从产业定位看柬埔寨工业园发展,哪些产业正当时? 下一个: 孙英龙:德崇扶南运河因何一直未获得“亚投行”投资贷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793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