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索万纳瑞:昨夜,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柬埔寨

孙·索万纳瑞(Sun Sovannarith)美西时间4月2日下午(柬埔寨时间4月3日深夜),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启动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并将于4月5日凌晨正式生效。尽管外界对此已有预期,但当具体国家和加征幅度公布时,亚太地区首当其冲,其中柬埔寨以49%的税率位列受重税冲击国家之首。

特朗普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正式启动

其实,这是一场迟早要来的风暴。随着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全球经济政策的走向再次回归“美国优先”的强硬姿态。关税政策不仅是特朗普的经济议程工具,更是他的政治筹码、舆论动员和选票收割的多重战略武器。在制造业空心化、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背景下,特朗普试图以极限施压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此次“对等关税”则是他挥出的最有力一棒。

一、对等关税:矛头直指产业大转移的承接地

特朗普口中的“对等”听起来充满正义感,实际上却是美国片面计算的产物。他设定的算法是:先测算目标国对美产品的关税、进口增值税和非关税壁垒,再加上美国方面主观判断的“货币操纵”或“不公税制”等因子,所得总额除以二后,得出所谓“对等关税”税率。

最终,中国被征收34%的关税,而越南、泰国、孟加拉国、老挝、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则分别被征收高达24%至49%的不等税率。其中,柬埔寨高达49%,紧随其后的是老挝48%、越南46%、孟加拉37%、泰国36%、印尼32%。

昨夜特朗普推出最新对等关税税率清单

显然,这次征税的重点,不仅是中国境内制造业,更是那些承接外溢产能中企的替代地。而柬埔寨,正是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的热土之一。

二、“避税出海”的后遗症:高调张扬,招致靶向打击

实际上,这场风暴的起点,早已埋下伏笔。在过去几年中,众多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布局中,频繁向媒体和业界传递一种激进的论调:“我们在这里设厂,是为了绕开美国关税打压和贸易壁垒。”

这样的说法,或许出于对投资逻辑的简化解释,或许是一种迎合市场预期的“话术包装”,但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却是一种愚蠢的“自供”。在美方鹰派经济顾问眼中,这类言论无异于“关税套利”,更被视为“系统性操纵”。

事实上,类似的担忧早已出现在东南亚本地政府的表态中。2024年,马来西亚贸工部副部长刘镇东就曾公开表示:“马来西亚欢迎高质量、有长期价值的外资项目,但不欢迎那些单纯为避开美国制裁而来的‘灰色制造’。”这话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区域制造生态稳定性的维护。

“避税出海”并不可耻,但高调张扬“逃避目的”却极为不智。它不仅会使所在国沦为美国的制裁目标,还可能扰乱本地政府的对外经贸策略,使其陷入夹缝与被动局面。

三、特朗普的如意算盘:遏制中企,也为美国赚钱

特朗普所设想的,是一个双赢(对美国而言)的剧本。一方面用高额关税遏制中国产能及其转移通道,另一方面用税收优惠、制造业补贴、大规模基建,吸引全球制造业向美国转移。

根据特朗普在昨夜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未来美国将推出系列税改措施:制造业企业可享15%低税率,新设厂房设备可一次性税前扣除,研发支出也将得到扩大抵扣。一系列组合拳,将使美国逐步构建起“有高壁垒、有强吸引力”的产业环境。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不仅关心“中国制造2025”,也关注“中国产能2025”——他不想让这些产能换个壳就躲进柬埔寨、越南、泰国,最终仍反哺中国经济体。在他眼中,“管住路径比打掉源头更有用”。

四、中企出海:要避风,更要融合

面对这种全新且严峻的全球贸易格局,大家必须要深刻反思:我们所谓的“出海战略”,是不是太过短视和功利?

如果仅仅是把“规避制裁”当作海外投资的首要目标,那就注定是个危险的航线。在当今地缘经济高度敏感的时代,企业不应再用“出走”来表达态度,而应通过“深耕”来构建未来。

正确的出海方式,应该包括:低调做事、避虚就实:不将“逃避制裁”挂在嘴边,而是以本地化发展、产业协同、市场拓展为核心目标。

打造本地价值链:不仅建厂,更要培养本地员工、协助落地国开发本地产业和供应链,实现对落地国务实层面的价值提升;
加强合规管理:重视原产地规则、审慎核查加工比例、确保合法合规出口;
进行风险分散:避免全部依赖美国市场,积极布局东盟、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强化本地合作与融合:通过与东道国企业的合资合作,提升社会接受度与政治敏感度。

只有真正把企业根植于当地,变“过路工厂”为“长期伙伴”,才能让制造业外溢成为多方共赢的战略选择,而非一个短视又短命的套利通道。

五、柬埔寨:不能再被动承接,必须主动布局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对于柬埔寨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风暴,实际上是一记警钟:如果继续被动吸纳“避险制造”,那么未来将难以摆脱被动承压的局面。

柬埔寨必须从“被动接受投资”,转向“主动筛选与引导投资”。这意味着政府要建立更严格的投资审核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同时也要在制度建设上强化对产业合规的保护能力。

作为从事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研究多年的老炮,我们诚挚的建议柬埔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全新的经济策略:

完善原产地证书管理制度:设立清晰的本地增值率标准,杜绝“换包装、贴标签”的形式主义;
设立制造业投资白名单制度:对高风险、避税导向明显的投资项目进行审慎评估;
与东盟自贸体系深入融合:推动“柬埔寨制造”品牌化认证,获取更多出口议价权;
加强美柬经济外交沟通机制:在区域多边对话中争取政策弹性,避免被“一刀切”对待;
加大对本地配套产业扶持:提升基础工业能力,增强柬埔寨自身的产业抗压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六、避风港与靶场,一线之隔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于砸向柬埔寨,这不是结局,而是序章。

对正在谋求转移的企业而言,要懂得收敛锋芒、低调扎根,以“做得深”替代“走得快”;对柬埔寨而言,要从“被承接者”转向“新产业生态的构建者”,用制度与能力塑造投资安全边界。

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风暴正在起航。是继续被动挨打,还是主动调适,这不仅是一次经济选择,更是一次对国家战略能力的检验。

文:孙 • 索万纳瑞(Sun Sovannarith)
责任编辑:

作者孙 • 索万纳瑞(Sun Sovannarith)为柬埔寨华裔,现为“柬埔寨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院”产业顾问、特聘研究员,从事产业研究多年,曾主导参与出版某亚洲商业媒体,其对于柬埔寨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与经济有深刻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

上一个: 柬政府延长劳工证续签申请时间至4月30日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705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