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引发了对其第二任期“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影响的广泛讨论。随着他于2025年1月20日重返白宫,未来四年充满不确定性,美国与盟友关系可能更加波折,特别是在东盟与特朗普政府的互动中。在国际合作方面,特朗普对东盟维持多边合作的兴趣显然不足,这将对区域和全球合作产生深远影响。
唐纳德·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
特朗普的当选预示美国将继续推行内向型政策,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核心。这种政策可能促使美国进一步退出国际机构,削弱其全球领导地位,导致国际社会对其角色和威望的深刻疑虑。许多学者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冲动且以交易为导向的“新孤立主义”决策者,他更倾向于通过“美国优先”满足国内选民需求,而非推动国际合作。这种策略无疑对包括东盟在内的盟友敲响了警钟,迫使各国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及区域合作模式。
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正逐渐意识到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特朗普“拉后腿”式外交政策的回归正在冲击自二战以来由美国建立并被视为其全球领导力基石的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华盛顿的外交政策将更具交易性质,不仅削弱美国在欧洲和东亚的领导势头及联盟体系,也将对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造成冲击。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面临威胁
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退出《巴黎协定》等多边协议,并忽视全球紧迫的系统性问题,明显体现了他的“反全球主义”立场。在第二个任期内,这一立场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他可能选择退出联合国,削弱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的制衡,扰乱世界贸易组织(WTO),并通过加征高额关税破坏国际贸易体系,包括对进口商品普遍征收10%关税,以及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这将对东盟的战略自主性构成更大挑战。
如果这些情况发生,美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将大受打击,其全球“领头羊”的地位也会进一步削弱。更重要的是,东盟的战略地位可能显著下降。尽管2022年在金边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上,双方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特朗普政策的延续势必威胁这一伙伴关系,并进一步边缘化东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第一种损害涉及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可持续性和适用性,该体系正因全球秩序的变化而受到冲击。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影响力将减弱,大国可能选择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主导,逐步远离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美国可能回归“门罗主义”外交战略,将影响力局限于西半球;与此同时,俄罗斯可能主导前苏联地区,中国掌控东亚和东南亚,而印度主导南亚。这种秩序若形成,全球地缘政治将转向传统现实主义的竞争格局,各国以确保自身安全为首要目标,导致不稳定与冲突的增加,威胁全球和平与繁荣。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的联盟体系问题重重,而中国和俄罗斯则更加团结,反对美国的霸权姿态。这种局势削弱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FOIP)战略”也构成了地区稳定的另一个主要障碍。该战略旨在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美国作为全球头号强国的地位。然而,这一美国主导的安全框架明显对中国形成了挑衅,引发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强烈焦虑,并有可能将整个地区推向激烈的零和竞争。美国针对中国在这一地区日益增长影响力所采取的强硬遏制政策,未必能让东盟感到乐观,因为这一地区的国家正日益依赖中国的经济支持与合作。如果特朗普继续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并且他个人对东盟的地区主义与多边主义模式缺乏兴趣,那么该地区的热点问题可能会爆发更严重的紧张局势,甚至引发公开冲突。
此外,特朗普新政府的某些言论已引发对美国地区承诺的深刻担忧。例如,“台湾应该向我们支付防务费用”以及“我们与保险公司没有什么不同”这样的表态,暗示美国的地区安全保护将以经济利益为优先,而忽视其在地区战略中的长期安全角色。这种基于交易的外交逻辑,若被用于与东盟的互动,可能导致华盛顿失去在该地区的朋友与盟友。尤其是越南和菲律宾这两个在南海问题中至关重要的国家,可能会对美国是否能够在关键热点地区提供足够的安全威慑表示担忧。这进一步加剧了东盟国家对未来地区稳定的疑虑,并为地缘政治紧张埋下了隐患。
在未来四年,如果美国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强大联盟,围绕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自由主义价值观构建东南亚愿景,新一届政府必须摒弃交易性外交与内向型政策,以免削弱其全球领导力和联盟体系。
华盛顿应协助东盟提升其战略自主性,避免迫使该地区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取而代之的是,应支持东盟在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中保持平衡,通过加强多边合作和基于规则的秩序,促使中美两国摆脱不必要的对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此外,美国主导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FOIP)战略,不应被用来挑衅中国政府、令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从而推动零和竞争的升级。相反,东南亚需要一种更具建设性的区域策略,其核心在于稳定的力量平衡,以及大国之间通过相互妥协与接受彼此力量所达成的战略稳定。
东盟的策略与未来的平衡之道
在与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互动时,东盟应更谨慎地行使其代理权,确保美国继续积极参与该地区事务,并明确美国在东盟主导的地区框架中依然具有切实利益。虽然东盟不必全盘接受美国的所有区域政策,尤其是在中国问题上的立场,但东盟应表明自身作为中立参与者的角色,通过促进无偏见、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秩序,进一步巩固东盟的中心地位。东盟需要展现推动建设性大国合作的能力,与所有大国展开更多务实接触,同时避免陷入以一敌百的僵局。
在应对亚洲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局势以及更广泛的全球秩序转型时,东盟既离不开美国,也无法忽视中国的作用。东盟需要努力成为这两个大国之间中立且可靠的合作伙伴,以促进地区国家实现长期增长与稳定的共同利益。东盟的核心目标应是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建立互惠互利的力量平衡,并围绕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适用性达成共识。此外,东盟成员国还需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流行病、气候变化以及全球金融不稳定等其他系统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区域与全球层面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东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将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提供坚实支撑。
(原文作者:Pou Sothirak:柬埔寨地区研究中心的杰出高级顾问/Moeung Cheery 和 Pom Chantep:柬埔寨地区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上一个: 蒋国丰:2040年西哈努克将崛起成为一座人口百万、人均GDP1.3万美元的发达城市 下一个: 构建绿色东盟:统一生态标签标准的战略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