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专访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丝蕾

近日,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丝蕾接受《彭博社》专访。谢丝蕾表示:美国对柬埔寨出口产品征收的19%关税虽不及零关税时代理想,但已成为推动经济改革的催化剂。 她指出,关税从最初拟定的49%降至36%,再到如今的19%,不仅使柬埔寨避免了制造业大规模外流的风险,也让其关税水平与主要竞争对手趋于一致。更重要的是,这一压力倒逼企业加速产业升级与多元化,优化供应链和市场布局,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谢丝蕾的观点揭示了柬埔寨在逆境中展现的经济韧性,也为理解新兴市场如何在全球贸易摩擦中寻找增长契机提供了重要参照。

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谢丝蕾

关税下调的稳定效应:从制造业危机到经济韧性

谢丝蕾行长在采访中指出,柬埔寨资本市场体量有限,资金流入仍以外国直接投资(FDI)为主,因此19%的关税并未触发大规模资本外流。根据2025年8月1日美国关税调整方案,税率从最初拟定的49%大幅降至19%,有效缓解了服装和鞋类等关键行业的压力。这一结果并非偶然,而是柬埔寨政府与国际伙伴谈判的成果,避免了原拟36%或以上关税可能造成的严重冲击。

关税壁垒虽带来短期阵痛,却倒逼产业升级

行长强调,下调关税为结构性改革争取了窗口期,避免了服装行业数万工人失业的风险。从区域视角看,19%的水平大致与越南、印尼相当,使柬埔寨得以维持竞争力。其核心观点在于:关税壁垒虽带来短期阵痛,却倒逼产业升级,使柬埔寨从被动承压逐步迈向主动转型。

产业升级的结构性转型:从依赖服装出口到高附加值多元化

在过去十年,柬埔寨出口高度集中于服装和鞋类,一度占比接近90%。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45–52%,标志着出口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型。虽然这一变化并非单纯由关税推动,但新的关税政策显著加快了多元化进程。2024年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尽管服装、鞋类(GFT)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自行车、农产品以及电子产品等新兴品类正在迅速崛起,推动整体出口规模在2023年216.8亿美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攀升。

柬国家银行行长谢丝蕾:柬埔寨正在从依赖服装出口走向多元化与产业升级

更关键的是,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品类扩展上,还体现在价值链的升级。首先,关税压力与原产地证书(CO)政策的约束,迫使企业从单纯的低端加工,逐步向中高端制造环节延伸。例如,过去高度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的模式,正在部分被本土化供应链所取代,从而减少了低价“倾销”商品的冲击。其次,政府正通过税收优惠与产业激励,将电子组装、农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纳入政策支持范围。世界银行在2024年报告中也强调,产业多元化与生产力提升,是柬埔寨应对全球不确定性、保持增长韧性的关键。

就业结构的调整同样值得关注。服装行业仍雇佣约75万工人,但新兴产业的扩张正在吸纳新增劳动力,缓冲了潜在的失业风险。正如国家银行行长在采访中所言:关税并非毁灭性打击,而是改革的加速器。它正在推动柬埔寨从传统的低端加工国,迈向多元化与高附加值导向的发展路径,加速其从中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型进程。

贸易伙伴多元化的战略转向:亚洲市场的崛起

谢丝蕾行长指出,虽然美国和欧盟仍是柬埔寨的传统主要市场,但关税压力正加速其向亚洲特别是东盟的多元化转向。过去十年,柬埔寨与亚洲国家的贸易持续增长,而在2024年这一趋势尤为突出:当年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的贸易额达到345.2亿美元,占全年总贸易额的62%。尽管整体仍为逆差,但出口增速强劲,显示出亚洲市场对柬埔寨出口结构的吸纳能力。

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柬埔寨正通过与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的多项自由贸易协定(FTA),拓展农产品、纺织及电子零部件等多元出口渠道,从而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亚洲市场份额的提升,实际上在为柬埔寨提供“双重保险”:一方面,缓冲美国关税和贸易摩擦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区域价值链的嵌入,增强制造业和农业的长期竞争力。亚洲开发银行的诊断研究也指出,推动产业与市场多元化,将是柬埔寨更深度融入全球贸易网络的关键路径。

基础设施改革的支撑作用:物流与能源的双轮驱动

行长在采访中重点提到了柬埔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改革,构成了柬埔寨产业升级的“硬件底座”。在物流方面,暹粒–吴哥国际机场自2023年启用后,2024年已处理乘客约130万人次,设计年容量为700万,并规划到2040年扩展至1200万。这不仅提升了旅游承载力,也通过规模效应压缩了物流与运输成本,为农产品、轻工业品出口创造了更畅通的通道。2025年9月9日正式启用的德崇国际机场,则进一步织密了区域航空网络,使柬埔寨逐步形成面向东盟的双枢纽格局。

能源方面,2024年可再生能源已占全国装机容量的62%,政府目标是到2030年提升至70%。这一转型有望缓解长期以来高企的电力成本问题,增强制造业投资的可预期性,并提升产业链韧性。正如行长所强调的,物流与能源改革并非孤立政策,而是减少外部供应链依赖、推动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前者降低商品出海门槛,后者增强生产要素竞争力,两者互为因果,正逐步重塑柬埔寨经济的基础结构。

挑战与展望:平衡风险的长期路径

尽管机遇显著,挑战仍不容忽视。关税已降至19%,较零关税时代依然形成成本差距,预计未来数月可能拖累出口订单增长,尤其对依赖美国、欧盟市场的纺织与制鞋产业形成压力。同时,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叠加全球资本趋紧,意味着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的波动性可能加大。谢丝蕾行长的提醒值得关注:关税与摩擦只是表层,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外部环境收紧下完成产业链升级与制度性改革。柬埔寨若能以关税倒逼改革,推动生产力提升、出口多元化和制度透明化,将逐步构建出一个更具韧性的经济体。这不仅是柬埔寨的生存之道,也为其他新兴市场如何在全球贸易博弈中稳住增长提供了现实参照。

 

上一个: 索万纳瑞·孙:从中国民企出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看柬埔寨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机遇窗口 下一个: 孙英龙:15年、人口100万、人均GDP13000美元?西港,你行不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21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