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柬埔寨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其能源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个长期依赖燃料进口的国家,柬埔寨面临着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电价居高不下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尤其是洪水风险的增加,对重要基础设施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柬埔寨向清洁、有复原力的能源体系过渡的决心与行动。
柬埔寨加快绿色低碳能源转型
挣脱化石燃料的束缚, 走向太阳能的绿色希望
回望过去,2004年的柬埔寨电网几乎是化石燃料的堡垒,重油和柴油是其主要能源来源。然而,在短短数年间,这一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3年,全国电力的82%已源自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电,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柬埔寨能源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彰显了该国在绿色能源领域成为地区领先者的巨大潜力。
柬埔寨的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每日平均日照时间长达八小时,为太阳能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自然禀赋使得太阳能成为柬埔寨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柱。自下而上的能源转型已经开始,农村地区的农民和企业主采用太阳能发电来提高生产力和收入。能源实验室的 “SWITCH to Solar ”等项目支持柬埔寨的企业家和初创企业,在农业和渔业领域推广太阳能,并将他们与农民和农村企业联系起来。这些举措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太阳能公司销售产品价值达 140多万美元,并向 3,000 多家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推广了太阳能技术。
根据 EnergyLab 的研究,与传统发电技术相比,更多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为柬埔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模型显示,通过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使用率来取代传统发电厂,可以降低发电的总成本,降低相关的外部成本,并刺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根据预测,如果用 9702 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 2500 兆瓦的电池储能系统取代部分煤炭、天然气和水电,到 2040 年可为柬埔寨节省 20.4 亿美元,并减少电力系统排放的 1.17 亿吨二氧化碳。即使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量为 14% 的现实情况下,也可节省 2.5 亿美元的电力系统总成本,并减少 15 亿美元的外部成本,20 年内累计 GDP 增长 0.82%。
尽管自下而上的能源转型已经在农村地区初现端倪,农民和企业主通过采用太阳能发电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但要充分挖掘这一巨大潜力,仍需政府层面的强力推动和政策支持。
通往绿色能源结构的道路充满挑战
柬埔寨的能源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有可行性,但重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以数据为导向的能源行业长期规划和目标设定(尤其是气候风险方面)的机构能力仍在发展中,与太阳能和风能发展相关的机构和技术制约因素也亟待解决。此外,能源转型尚未全面渗透到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部门,采用气候适应性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技术能力也尚显不足。此外,太阳能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监管挑战和官僚主义挑战,包括难以获得太阳能发电场的许可证,以及缺乏鼓励太阳能直接投资为工厂供电的法律支持。
政策与监管:能源转型的加速器
为了加速能源转型进程,柬埔寨政府正积极寻求政策与监管层面的创新。亚洲开发银行(ADB)于2022年12月批准的能源转型部门发展项目,为柬埔寨能源部门的综合政策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该项目旨在通过数据驱动的监管方式,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的普及,构建一个灵活、有弹性的电力系统。同时,该项目还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25%,通过提高效率将年电力需求量减少8.6%。
借鉴国际经验,加速本土改革
邻国越南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监管改革为柬埔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越南作为地区制造业中心,一直在努力提高太阳能和风能在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根据越南政府颁布的新法令,允许工厂直接向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购电,打破了电力公司的垄断地位,为私营部门参与电力生产和分配提供了更多空间和灵活性。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还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制造业的绿色升级。柬埔寨可以借鉴越南的成功经验,通过类似的监管改革促进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柬埔寨可以借鉴越南的监管改革,促进本国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这将有助于跨国公司更容易获得清洁能源,这对出口商避免更高的关税和满足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要求尤为重要。
绿色未来,指日可待
面对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柬埔寨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监管改革,柬埔寨有望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确保能源安全并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企业和民众需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这一转型进程让柬埔寨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绿色发展的典范。在这个过程中,柬埔寨不仅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还将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贡献重要力量。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