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谋求平衡:柬埔寨将目光投向澳大利亚

初看之下,柬埔寨与澳大利亚似乎并不处于彼此外交舞台的中央。然而,这一印象或许需要被重新审视。数十年来,堪培拉一直是柬埔寨坚定的发展伙伴,两国在经济与治理领域携手共进。如今,金边正考虑将其与澳大利亚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SP)的新高度,这将是其外交关系中的顶级定位,继中国(2010年)和日本(2023年)之后,澳大利亚将成为第三个获此地位的国家。

柬埔寨在地缘政治博弈中谋求平衡

深化柬澳关系旨在强化战略与外交互动,支撑柬埔寨外交政策多元化的目标。此举亦与澳大利亚的东南亚经济战略相契合,澳大利亚深知该地区对其未来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性。

柬埔寨新领导层正致力于推动外交政策的多元化,强调多元伙伴、经济外交与战略自主。在这一愿景中,与美国加强关系及与持续关注东南亚的澳大利亚等中等强国建立紧密关系占据核心地位。随着金边寻求强化与中国和美国之外伙伴的关系,以平衡其国际角色,澳大利亚作为贸易与外交合作伙伴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柬埔寨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升级将为双方带来丰厚的利益。一方面,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SP)契合金边“维系旧友,深化新谊”的外交方针。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加强与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将为柬埔寨提供更多外交选择,减少对单一大国的依赖。

在新政府的领导下,柬埔寨战略伙伴关系委员会将扩展其外交政策工具,提升其在东盟的地位,同时为打破对中国过度依赖开辟新的合作途径。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同样会从中获益。CSP协议标志着堪培拉对柬埔寨在其东南亚经济战略中重要地位的认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柬埔寨将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将柬埔寨纳入澳大利亚的广泛东盟战略,不仅将加强澳大利亚在东南亚的存在,还体现了其对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坚定承诺。

有人或许会对柬埔寨民主空间的缩小与人权记录的恶化表示担忧。然而,CSP的建立并不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澳大利亚与越南同样拥有CSP,而越南也并未实行自由或公平的选举。这表明,尽管存在“民主赤字”,伙伴关系仍可存在并得以深化。

批评者还可能认为,鉴于柬埔寨与中国的紧密关系,澳大利亚难以成为其可行的合作伙伴。但这一观点站不住脚。另一地区强国日本已证明,与柬埔寨的合作既可行又必要。自1999年以来,日本政府已为柬埔寨西哈努克市港口建设提供了逾800亿日元(约合5.64亿美元)资金,该港口吞吐能力预计将于2030年前提升近五倍。1992年至2023年期间,欧盟为柬埔寨的合作融资投资超过15亿美元,支持众多重大项目。

堪培拉亦应采取行动,加强与金边的双边关系,以缓解柬埔寨对单一大国的过度依赖。此举将增强柬埔寨作为堪培拉所倡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负责任利益相关者的能力。

与澳大利亚升级关系并不意味着柬埔寨将疏远中国。中国对柬埔寨的大规模经济投资与坚实的战略关系无疑仍将是金边的优先事项。然而,与澳大利亚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为柬埔寨更广泛的外交政策提供基石,既作为与西方国家及国际社会更广泛接触的桥梁,又保持其自主性。

采用“以人为本”的发展框架将使澳大利亚在与柬埔寨的交往中脱颖而出。为有效与柬埔寨互动,澳大利亚需认识到自身无法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匹敌。尽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堪培拉应发挥其在教育、政府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与创新方面的比较优势。

例如,堪培拉可通过优先推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水平,解决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与专注于政府接触的精英导向方法不同,澳大利亚可与日本、欧盟等合作伙伴携手,通过强调基层项目,助力重塑柬埔寨的发展格局。这种包容性方法更能满足当地社区需求,实现更加可持续与公平的成果。通过投资于柬埔寨的教育与能力建设,澳大利亚将自身定位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助力金边在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保持平衡,同时促进区域稳定。

澳大利亚与柬埔寨的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日益成为全球权力政治核心的动态。在金边平衡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时,澳大利亚可为柬埔寨提供重要机遇,助其保持自主性并多元化其外交政策。

教育是澳大利亚与柬埔寨关系中的另一关键因素,亦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产业之一。澳大利亚仍是柬埔寨人最青睐的英语国家留学目的地,2022年即有超过2,800名柬埔寨学生在澳大利亚求学。自1994年以来,已有逾2.2万名柬埔寨人在澳大利亚完成学业。这些机会不仅加深了双方的友好关系,还有助于澳大利亚在未来的柬埔寨领导者中保持影响力。

教育联系不仅着眼当下,更为构建更具韧性的伙伴关系奠定基础。柬埔寨校友在政府、学术界、智库及私营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壮大了柬埔寨的人力资本,还建立了一个更有可能支持两国持续合作的校友网络。

本文作者:Chhay Lim Genevieve Donnellon-May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