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龙:近日,特朗普发起的疯狂关税战引发全球关注。该举动随即引发全球市场震荡,资本避险情绪上升,国际金价飙升,众多世界主要经济体面临重新选边站队的战略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战虽剑指多国,但真正的目标只是中国
其实,此轮关税大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意图重塑全球供应链、迫使中国脱钩的又一升级战略。从手段上看,他通过“定点打击”中国、“暂缓安抚”盟国,形成变相胁迫——要求多国在90天内做出选择,是继续依赖中国,还是转向美国主导的新经济秩序。这一策略显示出明显的“区别对待”,对中国严厉打击,对其他国家施加温和压力,以90天为期要求盟国配合“供应链转向”并联合施压中国。
在这场大国博弈的漩涡中,像柬埔寨、越南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抉择压力。它们往往身处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供应链和贸易通道节点,是产业链转移的第一受益者,但也处在了地缘政治和经济胁迫的前沿地带。
以柬埔寨为例,近年来对中国在基础设施和投资方面的高度依赖,使其在贸易和外交政策上与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美方加税政策对中国商品形成的外溢效应,柬埔寨也被列入美国重点关税观察名单。尽管短期内从部分中国产品替代中获得了出口红利,但长期如何平衡中美之间的政策风险,确保国家经济自主,已经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越南在中美贸易战中“渔翁得利”的同时,也感受到美国对其汇率和出口结构的不断施压。面对特朗普政府时常对越南出口品类提出“双反调查”或关税威胁,越南必须在贸易增长与政策平衡之间保持敏锐和正确的判断。而在汇率政策、货币独立性、对外资依赖度方面,越南也在谨慎推进去风险化调整,避免被卷入大国脱钩的铰链。
更重要的是,柬埔寨、越南等国必须在出口导向、区域合作(如RCEP、CPTPP)和货币政策独立之间进行综合权衡。这不仅是经济和贸易的选择,更是小国领导者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面对特朗普这类“超级变数型”的对手,小国领导者所需要的不仅是顺势而为的灵活,更需要具有前瞻判断和战略魄力。
可以说,中美之间的博弈越是激烈,小国面临的发展战略缝隙就越窄。如何在风高浪急中不被裹挟,维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正在成为对小国领导层智慧与担当的极大考验。
特朗普的终极意图:反向围魏救赵
此次关税战是特朗普“反向围魏救赵”战术的关键一环:用宽限期安抚其他国家,迫使其在90天内站队美国并逐步放弃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共同构建对华经济围堵圈。
同时,高关税被用作“成本杠杆”,逼迫企业离开中国。苹果、戴尔等品牌已加速向印度、墨西哥等新的的制造中心转移。这种“经济逼迁”正在对全球供应链秩序产生极大的影响。
而若美方成功拉拢盟友参与对中方的集体加税,冲击将远超美方的单边制裁。经济脱钩与产业链“去中国化”将可能在多国协作中步步推进,成为特朗普的新版“冷战”工具。
各国反应不一:观望、示好、反制交错并存
欧盟暂停报复性关税以换取谈判机会;日本、韩国低调应对,担心长期被美国锁定制裁;越南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则陷入出口与战略站队的两难境地。
唯独中国强硬反制:对所有美国输华商品加征125%关税、诉诸WTO、限制出口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并加快与周边区域的合作与内需的扩展。
关税战引发地缘战火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潜藏的全球风险:关税战或将引爆地缘战火
特朗普以关税战作为工具重塑全球经济秩序对中国“极限施压”策略背后潜藏着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其核心意图不仅是孤立中国、逼迫产业链重组,更可能通过激化区域紧张局势转移国际视线、施压于对手国家。在某些极端情境下,特朗普甚至可能不择手段,以制造冲突来推动其战略目标的实现。尽管他在前日的采访中表态,他的目的是要达成一个对双方尤其是对美国更为有利的局面,并且强调他并不认为事态会升级,但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并不一定会完全排除会采取通过战火转移矛盾的极端做法。
这一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伊朗问题的再升温。近期,伊朗核活动频频被国际媒体聚焦,以色列也多次发出军事威胁。特朗普一贯奉行对伊极限打压政策,如果此番关税争端不能如他所愿,再次推动中东战略收缩或实施单边军事打击,点燃波斯湾战火和引发新的能源危机与地区动荡发生的可能性并不低。因为,这样将有效牵制中俄的注意力,同时刺激能源价格的飙升,从而美元的霸权地位将得到延续,为美国制造业与军工产业的复兴提供掩护。
其次是台海与南海问题变得日益敏感。在贸易战已经接近极限的情况下,特朗普有可能会再打台海与南海牌。近两天,已经有消息说美航母悄悄进入南海区域。
这种经济战与地缘风险相互交织的格局,正是特朗普布局中的隐藏棋子。在其政治逻辑中,短期制造混乱与不确定性,可集中全球资本流向美元资产、黄金等避险工具,从而在表象动荡中收割金融红利、转移选民关注点,并进一步构建其强人统治的逻辑。
从中东到西太平洋,从关税政策到军事部署,特朗普的新关税战不仅是一场经济攻势,更可能是地缘战略重排的序幕。这一趋势对全球秩序构成了深远冲击,也为世界带来新的不稳定火种。
避险信号频现:金价暴涨、地缘火药味日渐浓烈
地缘风险加剧成为当前关税大战的隐性变量。伊朗核局势紧张、美伊关系再度恶化;台海局势波动,频繁军演、政治挑衅不断;国际资本避险情绪剧烈上升。
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年初至今已暴涨超过20%,盘中金价一度冲破3240美元大关,刷新历史新高。 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显示出对未来局势的不安判断正在加剧。这不仅是对地缘冲突可能性的反映,也是对美元体系与全球金融不稳定性的隐性标注。
黄金的大涨也印证了市场对特朗普加税政策的不信任和对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确定预期。正如某华尔街分析师所言:“从黄金走势可以清晰读出一条主线:市场在押注混乱会进一步升级。”
贸易战背后的世界秩序重构
此次由特朗普掀起的关税狂潮,不仅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延续,更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的节点事件。美国试图以“经济战”替代“冷战”,用关税重绘国际规则版图,目标直指中国崛起的根基。
但历史已不止一次的证明,封锁与脱钩阻挡不了发展的潮流。中国若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全球合作,不仅能顶住风浪,更能从逆境中找到转机。
正如中国的那句古话:“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大国博弈终究拼的是战略远见、政策定力和人民的信心。对于中国,对于东南亚小国,对于整个世界而言,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战略主动,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国际格局。
文:孙英龙
责任编辑:潘美琪
作者孙英龙为旅居柬埔寨华侨,现为柬埔寨产经媒体Khmer Times中文网出版人、总编缉,普恩特商业董事、执行总裁,柬埔寨财经部产业顾问,柬埔寨华商投资协会副会长。从事产经媒体出版和产业投资超过20年,对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产业与经济发展趋势有深刻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