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期缩短、福利缩水、失业潮隐现,甚至被迫出国谋生——这是如今柬埔寨服装工人及其工会代表对未来的忧虑。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加征政策,业内普遍担心,数十万依赖出口生计的工人将面临严峻挑战。
受关税重压,柬埔寨服装业或将面临寒冬
服装业是柬埔寨出口经济的支柱产业,尤以美国市场为最。数据显示,服装、鞋类与旅行用品占柬埔寨对美出口的半数以上,涵盖超过90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国出口收入的45%。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柬埔寨对美出口总值达9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7.8%,而进口仅2.64亿美元,显示出极高的市场依赖性。
尽管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仍需数月显现——因品牌订单通常提前6至12个月敲定——但市场信心已在动摇。一旦产能被外迁,柬埔寨服装业可能将失去重要订单来源,并引发连锁反应。
“如果工厂看不到利润空间,就会将成本压力转嫁给工人。”金边某服装厂员工Lounh Veasna表示。
Veasna所说的,是柬美间长期建立的优惠贸易关系正遭受冲击。自1999年双边纺织品协议签署以来,美国不仅为柬提供订单,更推动其改善劳工条件。但这段关系正面临现实考验。
工会忧虑:代价或由工人承担
“贸易战带来的冲击,我们的工人将首当其冲。”另一本地服装厂代表Koem Sophen说。该厂为Levi's等国际品牌生产牛仔裤,长期面向美国与日本市场。
他指出,虽然提升产品质量、争取品牌信任是长远之计,但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下,柬埔寨本就不是主力生产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23年柬埔寨是全球第八大服装出口国,占比1.6%。一旦大规模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将对本已脆弱的就业市场形成打击。
柬埔寨工会联盟(CATU)主席Yang Sophorn警告,部分工厂可能重演疫情期间的应对模式——通过裁员、缩减福利,将正式员工转为临时或季节工,甚至按日计酬。她指出,这不仅影响工人本身,也波及其家庭、生计依赖小贩及配套服务者。
在服装厂工作15年的Koem Sophen坦言,他每月208美元的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生活,无力储蓄。一旦收入再度缩水,将难以支撑家庭。“许多工人可能被迫远赴海外打工,这是他们能掌握的唯一选择。”
编译:刘颖(原文译自Nikkei Asia)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