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全球化规范发生变化,东盟的相关性正受到质疑。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外交与安全架构中的关键地位,东盟需要在区域和解与经济治理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特别是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倡议,展示基于东盟的合作在构建保障区域利益的外部环境中的价值。
东盟中心地位面临挑战
如果没有东盟,亚洲可能不得不重新创造一个类似的组织。东盟作为本地区多边外交和安全架构的基石具备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一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他们抓住了东盟扩大影响力的机遇。
然而,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相比,东盟此刻所面临的战略与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过去为东盟崛起创造条件的良性环境已经被激烈复杂的大国竞争所取代,而那些对东南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的全球化规范与制度,如今也面临着日益削弱的政治承诺。
对于本地区的大多数国家来说,东盟的弱化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结果。由东南亚的中小强国来制定东亚地区主义的条件仍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东亚论坛季刊》的头条文章《东盟的中心地位》中,苏克玛(Rizal Sukma)对东盟进行了平衡而批判的评估。他既捍卫了东盟免受外界的历史性批评,同时也承认,东盟有责任捍卫并扩大其在亚洲多边架构中的中心地位。
正如苏克玛所强调的,“东盟的主要功能曾是地区和解。” 东盟诞生于印尼和马来西亚对峙的废墟中,旨在通过集体努力防止冲突并管理创始成员国之间的争端。20世纪90年代,这种在安全共同体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扩展到了缅甸和曾饱受战争蹂躏的越南、老挝及柬埔寨。
但苏克玛写道:“尽管东盟是作为一个避免冲突的机制而成立,其根基在于轻度正式化、基于共识的合作模式,即所谓的’东盟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东盟可以回避在东南亚以外扩展其作用的要求。”随着美中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竞争加剧,东盟成员国既希望与中国保持紧密经济关系,同时也希望与西方保持合作,这种竞争加大了东盟的压力。
要想继续保持和发挥其核心价值,东盟就必须开始更认真地利用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苦心积累的政治资本,当时东盟确立了在地区制度架构中的中心地位。东盟需要采取积极行动,同时对话伙伴也应给予真诚的支持与合作,以提升东盟的机构能力,并展示东盟在建立经济与安全秩序中的价值,从而捍卫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核心利益。
尽管缅甸、南海的安全危机,乃至更广泛的中美竞争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但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则是东盟在未来几十年巩固其相关性的不二选择。
正如《东亚论坛季刊》上的一些文章所明确指出的,东盟通过RCEP建立了一个合作平台,缩小地区成员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制定新的规范和规则以应对新出现的跨国政策挑战,并在全球舞台上阐明多边贸易体系的共同立场。
马里·潘格斯图(Mari Pangestu)和拉尼亚·特古(Rania Teguh)在其为《季刊》撰写的文章中指出,RCEP协议从根本上说是 “通过多边合作应对从数字贸易到气候变化等新出现的政策挑战的政治基础”,但如果不通过东盟领导人层面的进程注入政治动力,“该协议就有可能成为停在车站的火车头”。
总之,2025年马来西亚作为东盟主席国,肩负着提供当前所需政治领导力的责任。马来西亚具备了独特的优势,既有能力让其他成员国支持一个清晰的区域领导愿景行动计划,又有能力着手建立实现这一愿景的机构。
(本文由东亚论坛(EAF)编辑委员会撰写,隶属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