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4月24日,亚欧大学总裁班组织学员企业家代表团赴柬埔寨柴桢省,展开一场聚焦产业转型的考察之旅。
亚欧大学总裁班学员与柬埔寨投资企业协会及核心会员单位举行座谈
代表团首站走访柬埔寨亿丰经济特区,与柬埔寨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庄锡钦及核心会员单位座谈,针对投资环境、企业的合规运营与社会责任展开探讨。随后考察商亿(柬埔寨)家具有限公司,商亿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482)董事长谢智通与到场企业界人士分享了供应链优化与品牌升级的相关经验。包括台湾投资者在内的考察团,通过实地调研洞察到,柬埔寨制造业的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低成本劳动力与土地,而是逐渐依靠政策、文化、产业链协同和产业生态赋能的综合优势。这场考察不仅揭示了出海柬埔寨的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更指向一个关键命题:除了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柬埔寨制造的真正竞争力何在?
在全球制造业版图重塑的浪潮中,中国加速迈向高端制造,越南、印度成为外资新宠。而柬埔寨也凭借多重优势悄然跻身产业资本出海的目的地。以柴桢省为例,凭借毗邻越南的区位优势和多重结构性红利,柴桢省正通过产业集群、现代化园区和产业生态服务的协同,展现出超越传统成本驱动的新范式,朝着打造区域制造业枢纽的愿景前进。
成本优势仅是入场券,柬埔寨制造业必须构建长期价值优势
柬埔寨成为热门的制造业转移承接地,离不开多重结构性优势的叠加。首先,柬埔寨庞大的年轻劳动力为其制造基础打下了坚实底盘。全国超过三分之二人口年龄低于35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稳定且充沛的人力资源。同时,工业用地价格相较越南、泰国等邻国更具成本优势,为制造企业大规模建厂与扩张提供了理想条件。此外,柬埔寨以美元为主要流通货币,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环境,有效规避汇率与资本流动风险。同时,柬埔寨积极签订多项自由贸易协定,诸多产品种类出口至欧美、日本等市场时享有关税豁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一优势尤为珍贵。
在政策层面上,柬埔寨近年来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出台了新版《投资法》,并在经济特区内实施包括免税期、关税减免等在内的一揽子激励措施。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也增强了投资人对长期运营的信心。在文化适配度上,无论是生产组织逻辑、劳资协商方式还是员工管理理念,柬埔寨与中国的相似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很大程度减少了中资企业在跨国管理中的文化摩擦。这种“文化亲和力”,尤其受到来自大陆与台湾制造投资者的青睐,成为隐形却关键的运营加分项。
这些结构性优势共同构成了柬埔寨制造业难得的战略窗口期,是其跻身全球制造网络的重要“比较优势”基础。然而,土地与劳动力的低成本只是柬埔寨通往产业升级的门票,真正的长期竞争力,必须依赖于产业链完整度、配套体系成熟度与园区生态可持续性的整体跃升。能否突破“成本洼地”的路径依赖,决定了柬埔寨是否能够从产业外溢的承接地,跃升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产业生态构建者。
从实践来看,这一跃迁已在地方层面悄然展开。以柴桢省为例,近年来在园区建设、配套设施、上下游链条导入方面进展迅速,尤其是在工业地产运营模式上,已开始从“租地售地”转向“产业规划+服务平台”体系。这一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柬埔寨制造力结构性的底层升级,也预示着其未来产业重心将从“拼成本”走向“拼组织能力”“拼生态支持力”的新竞争阶段。
商亿家具:全链服务打造全球竞争力
商亿(柬埔寨)家具有限公司的布局与战略转型,堪称柬埔寨制造业超越成本驱动的典范。作为一家拥有二十余年历史的国际家具制造集团,商亿选择柴桢省,不仅看中其成本优势和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激励,更因其毗邻越南的区位红利——企业可高效灵活调配原材料采购,并通过越南港口快速出口全球,形成“地缘+政策”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亚欧大学总裁班学员实地考察商亿家具生产车间
截至2023年,商亿在中柬两地拥有14家工厂,全球员工超3000人,年出货量达8600个标准货柜。其柬埔寨厂房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成为区域内产能与管理效率的标杆。更重要的是,商亿正从传统的OEM、ODM模式向OBM(自有品牌制造)转型,打造自有品牌体系以提升产品附加值。
商亿全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智通强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提供从设计、生产、仓储到运输的全链条服务,使客户能够专注于市场营销与销售环节。这种高度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不仅精准满足全球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更在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等外部挑战中展现出卓越的价格韧性与市场稳定性。
另外,依托柴桢省毗邻越南的区位优势,商亿优化原材料采购与出口物流,实现了高效供应链协同,在供应链管理上,商亿展现出惊人敏捷性:定制订单从接到订单到完成生产仅需21天,交付美国西海岸仅需五周,东海岸仅需七周。这一敏捷性和全链服务能力在全球家具行业中极具竞争力,验证了柬埔寨制造的效率与潜力,也为柬埔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范例。
亿丰经济特区:从园区建设到产业生态赋能
推动柬埔寨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支点,是新一代工业园区的崛起。以亿丰经济特区为例,自2013年进入柬埔寨以来,该园区不仅提供标准化厂房、电力系统、污水处理和物流通道,还建设了生活广场、运动中心和员工宿舍,为近两万名工人打造全方位配套。这种“产城融合”模式,不仅提升了入园企业的招工效率,更标志着园区从“厂房出租者”向“产业生态赋能者”的转型。
亿丰经济特区董事长庄锡钦在交流中指出,现代园区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简单的“卖地租厂”,而在于科学的产业规划与系统化的产业服务。园区建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搭建,更关键的是基于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制定具有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同时,系统的产业服务应贯穿企业落地的全过程,从工人招聘、许可办理,到财税法务支持、融资渠道对接以及跨国合规协调,全面助力企业顺利落地与成长。这种“陪伴式”服务模式,体现的是园区与入驻企业之间长期共生、共同发展的理念。
这一理念在亿丰旗下的“富裕镇”项目中尤为鲜明。占地300公顷的富裕镇,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制造、生活与商业的城市新区。一期土地已基本售罄,项目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吸引家居、灯饰、自行车等企业群聚,形成链条式效应。富裕镇不仅是工业聚集地,更是一个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产业微生态系统”,为柬埔寨制造业的生态化转型提供了生动注脚。
在区域竞合方面,柬埔寨与越南、泰国等邻国的产业关系值得关注。柴桢省毗邻越南的区位,使其在原材料采购和出口物流上与越南形成互补,未来可通过东盟经济共同体等机制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产业链的跨国协同,增强整体竞争力。
柬埔寨在制造业转移浪潮中的角色转型:从“产业转移承接者”到“产业生态构建者”
亚欧大学总裁班学员企业家代表团
即使面临诸多挑战,柬埔寨制造业的“后发优势”仍然不容忽视。作为新兴市场,柬埔寨可借鉴中国和越南的产业发展经验,通过“跨越式发展”快速提升产业水平。例如,直接引入成熟技术和管理模式,加速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柬埔寨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机遇,中资企业在经济特区和港口建设上的投入显著提升了其物流能力。
未来五至十年,柬埔寨制造业有望从“制造转移承接者”跃升为“产业生态建设者”。下一阶段的竞争将聚焦于产业组织能力、供应链响应速度、品牌与研发协同以及数字化转型。工业园区也将从厂房提供者转型为产业资源整合者、产业服务提供者和产业链协同体的建设者。商亿(柬埔寨)家具有限公司与亿丰经济特区的实践为此提供了清晰样本,而柴桢省的持续升温预示着柬埔寨制造正从边缘走向前台。
在全球制造格局加速演进的当下,柬埔寨的产业发展故事才刚刚启幕。随着政策优化、产业链升级、区域协同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柬埔寨制造业正从“世界工厂”的边缘迈向全球产业链的核心。一场围绕供应链重构、产业生态协同与区域竞合的新篇章,正在东南亚悄然展开。
文:刘颖
责任编辑: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