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发布的《2024-2033年农业展望》最新报告,在出口方面,南亚和东南亚的大米出口量预计将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到2033年将占全球出口的86%。
柬埔寨的大米出口量预计将实现强劲扩张
据OECD和FAO预测,未来10年全球大米产量将增长11%,到2033年达到5.87亿吨。这一增长主要由亚洲国家推动,预计印度大米产量增速最快,到2033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中国将位居第二,其次是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有趣数据,南亚和东南亚用于作物生产的土地到2033年仅增加3.5%,但与2021-2023年基期相比,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预计将增长17%。这反映了集约化生产、作物组合的变化和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每公顷耕地产值的增长。
与此同时,在出口方面,大米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来自缅甸和柬埔寨等最不发达国家(LDCs),泰国和越南也将继续作为主要出口国贡献显著份额。柬埔寨和缅甸预计将实现强劲的出口扩张,其大米出口量将从基期的430万吨合计增长146%,到2033年增至1,050万吨。大量的可出口供应和有利的稻米种植条件使这些国家在亚洲和非洲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从历史上看,籼米一直占国际大米贸易的大部分。然而,预计未来十年对其他品种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报告同时指出,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后,去年有所回落。然而,2023年全球大米市场波动剧烈,国际大米价格飙升至15年来的峰值,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和印度的出口限制。
虽然东南亚的农产品贸易很大一部分在区域内部进行,但仍要关注国际市场的潜在风险,尤其是主要航运路线的中断,如巴拿马运河水位限制和红海冲突影响苏伊士运河的过境运输。如果冲突持续,从东南亚进入欧洲和北非的贸易将不得不绕道,增加航运时间和成本,扰乱供应链,构成重大风险。
尽管东南亚在农业生产和贸易方面表现出色,但也面临着可持续提高生产力的巨大挑战,包括资源限制、气候变化和不断增长的人口。为确保持续增长,该地区必须在生产力和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此外,粮食安全仍是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确保贫困人口的粮食安全。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