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宣布实施一项地方农业发展战略新政策。根据新政策,柬埔寨的农业发展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致力于将家庭农业与高标准、具有竞争力且以供应为导向的农业相结合。
柬埔寨农业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柬政府的目标是使柬埔寨成为世界十大农业生产国之一,同时使农业为柬埔寨实现2030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和205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这一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于经历了数十年内战、政治动荡并成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柬埔寨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洪玛奈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的国家很小,如果不立大志,难攀高峰,永远不会成功。”
近年来,粮食危机已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关注的首要问题。虽然近年来柬埔寨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全球和地区粮食供应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下,粮食不安全仍然是一个持续且严重的问题。根据联合国最近公开的一份报告显示,约有250万柬埔寨人(约占总人口的15%)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粮食不安全问题指的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其他资源,人们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生命危险。)
柬埔寨人口约为 1650 万,其中近 80% 的柬埔寨人生活在农村地区,49%的柬埔寨人从事农业和渔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22%,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柬埔寨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大米(70%)为主,大米是该国最重要的主要农作物和出口商品,其次是农副作物和工业作物(20%)、橡胶种植园(7%)和永久性农作物(4%)。2023年,柬埔寨向约 75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近 845 万吨农产品(共计43 亿美元),其中中国、越南和泰国是主要市场。
虽然农业可以有力地推动柬埔寨的社会经济增长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必须先解决其他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目前,柬埔寨面临气候干旱、洪水灾害等高风险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影响。
柬埔寨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由于地势相对平坦,集水和储水设施改善供水的潜力有限。但柬埔寨 450 万公顷耕地主要靠雨水灌溉,非常依赖天气和降水。气温升高、气候易变、降水模式不断变化,再加上湄公河流域大面积筑坝兴建水电站,可能会导致淡水供应减少、农业和渔业产量下降、水传播疾病增加,从而影响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可以鼓励作物多样化,以减少对大米的依赖,例如在灌溉土地时,种植更多耗水量少、抗逆性强、气候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此外,还可以启用天气预报和气候监测预警系统,帮助农民采取预防措施及调整耕作方式。澳大利亚在农业技术、灾害风险管理和监测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进行相应借鉴及学习。
柬埔寨农民迎来丰收
除了改善生产加工基础设施及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用以加强农业食品价值链外,还应增加获得资金和技术的途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柬埔寨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由于柬埔寨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该国大部分出口商品都是初级产品。对此,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扩大招商融资以及加强产品开发和加工方面的研发(R&D)来提高柬埔寨农产品产业链的加工能力。
柬埔寨农业部门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机会也不容忽视。今年年初,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与亚洲农业综合企业威玛国际公司(Wilmar International)董事长举行了会晤,这表明双方有意愿进行合作。
2023年 9 月,东南亚各国签署了关于农业合作和小企业发展的谅解备忘录,作为推动东盟加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有意愿与柬埔寨加强农业和粮食合作。柬埔寨的第六大贸易伙伴印度尼西亚正关注柬埔寨大米的潜在投资机会。2023 年 11 月,第一批柬埔寨大米运抵印尼。泰国是柬埔寨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目标是到2025年双边贸易额(包括农产品贸易)达到50亿美元。目前菲律宾仍然需要进口大米以确保其国家大米粮食库存,而柬埔寨是其重要的大米供给国,2024年3月,双方首脑会晤期间同意促进柬埔寨与菲律宾之间的大米贸易。
在其他国家,比如依赖进口的日本也对柬埔寨的农产品出口感兴趣,而韩国则宣布将继续与柬埔寨实施联合农业项目。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与柬埔寨这个 “一带一路 ”倡议国家开展农业投资和粮食安全合作高度重视。除了合作新的东盟-中国粮食安全协议外,两国还寻求加强双边农业合作,如最近达成的建立 “鱼米走廊 ”和中柬 “工业发展走廊 ”的协议。在亚洲以外,法国和以色列都对与柬埔寨开展农业领域的合作表达了积极合作的态度。
总结来说,柬埔寨政府对本地农业发展进行了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并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虽然这一宏伟目标在国内面临诸多挑战,政府和决策者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显然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与该国开展国际、区域、区域间和双边农业与粮食安全合作的机会依然广泛存在。
编译:刘颖
责任编辑:潘美琪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Khmer Times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评论信息